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刨根问底丨彭培建&张安秦教授:内分泌辅助强化治疗,您是否会考虑基因检测工具的使用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9/4 15:09:34  浏览量:199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第九届乳腺病羊城大会于8月30~9月1日在广东举行,作为乳腺疾病领域的盛会,乳腺病羊城大会持续引领乳腺疾病诊疗与研究的前沿。在此次大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彭培建教授和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张安秦教授共同就“内分泌辅助强化治疗,是否会考虑基因检测工具的使用(根据21基因,选择CDK4/6i)”这一讲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会后,肿瘤瞭望特邀二位专家再次论述自己的观点和原因。

编者按:第九届乳腺病羊城大会于8月30~9月1日在广东举行,作为乳腺疾病领域的盛会,乳腺病羊城大会持续引领乳腺疾病诊疗与研究的前沿。在此次大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彭培建教授和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张安秦教授共同就“内分泌辅助强化治疗,是否会考虑基因检测工具的使用(根据21基因,选择CDK4/6i)”这一讲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会后,肿瘤瞭望特邀二位专家再次论述自己的观点和原因。
 
亮观点,析原因

彭培建教授:内分泌辅助强化治疗,我会考虑基因检测工具的使用(根据21基因,选择CDK4/6i)
 
既往乳腺癌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出来后,后续相关治疗药物的可及性较差,因此,基因检测工具在临床应用的范围较小。随着基因检测工具逐渐成熟以及越来越多乳腺癌治疗药物的成功上市,我们可以看到在21基因检测、70基因检测工具的评估下,部分早期高危乳腺癌患者“去化疗”也能够达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随着晚期乳腺癌治疗领域越来越多的靶向抑制剂获批上市,对于有相应靶点基因突变的患者来说,治疗选择也越来越多。相信今后,随着基因检测工具越来越成熟,对于术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辅助强化治疗,基因检测工具也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会考虑基因检测工具的使用。
 
张安秦教授:内分泌辅助强化治疗,我不会考虑基因检测工具的使用(根据21基因,选择CDK4/6i)
 
即使是T1N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在长达20年的随访中,仍然会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复发,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辅助强化治疗的方式帮助患者走向治愈。但21基因检测目前在临床中主要还是用来指导患者避免接受过度化疗,这一部分患者是否能成为应用CDK4/6抑制剂的人群,21基因检测能否成为预测工具仍然存疑。因此,我个人目前不支持根据21基因选择CDK4/6i。
 
针锋相对
 
彭培建教授:感谢张教授的观点分享,正如您刚才所提到的,早期乳腺患者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如既往N0且其他复发风险因素较少的患者,多年后仍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对于这部分患者,如今我们的治疗手段已不能满足其治疗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您不认为内分泌治疗+CDK4/6抑制剂能改善患者的获益吗?
 
张安秦教授:非常感谢彭教授的治疗建议。我也非常同意您列举的一些循证医学证据,但目前来看,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包括N0的患者),我认为更应该关注手术后5年内的情况,这5年应该对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对于年轻的乳腺癌患者既往用OFS+AI治疗,患者5年生存获益提高约2.8%。monarchE研究提示,阿贝西利+内分泌治疗给我们带来了更好的生存获益(5年IDFS增加7.6%),我认为一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按照研究方案给予相应的治疗。
 
既往,我们认为Ki-67表达水平是选择CDK4/6抑制剂治疗的预测因子,Ki-67>20%的患者可以从CDK4/6抑制剂中获益。而从monarchE研究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无论Ki-67表达水平高低,患者都可以从CDK4/6抑制剂治疗中获益,Ki-67只是预测患者预后的因素。NATELEE研究中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所以我认为仅凭基因检测数据来决定是否使用CDK4/6抑制剂的证据力度不足。
 
张安秦教授:NATELEE研究中真正入组的基因组高危的患者数量不多,目前来说,也没有进一步的数据证明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中,基因组高危和低危的患者到底是什么样?在您的临床实践中,您会不会推荐所有基因检测高危的患者,都用CDK4/6抑制剂进行治疗,而不考虑其他的因素?
 
彭培建教授:参照21基因检测和70基因检测结果作为选择CDK4/6抑制剂进行强化治疗的证据级别可能不是很高。从NATELEE研究数据分析看,入组的患者人群IDFS有获益,这一循证医学证据告诉我们,对于治疗需求未满足的这部分人群,在今后治疗中选择CDK4/6抑制剂是有机会提高其生存获益的,也值得我们进一步进行探索。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可能从中获益,一定要根据临床的高危风险因素(如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Ki-67表达情况等)并结合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考量。
 
彭培建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乳腺病科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会理事
CSCO神经系统肿瘤专家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药学会肿瘤全程管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内科分会常委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癌症中心乳腺癌诊疗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常委
2022中国年轻乳腺癌(YBCC)诊疗专家共识专家组成员
主持及参与国家、省部级多个科研项目。以第一/共一/通讯作者在J Clin Oncol(IF=45.3)、Ann Oncol(IF=50.5)、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5.8)及Ther Adv Med Oncol(IF=4.9)等杂志发表SCI学术论文16篇。2019年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及广东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张安秦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中心主任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乳腺病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
广东医学会乳腺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肿瘤整形专业委员会委员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