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中国之声丨邱录贵、齐军元教授:国产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在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公布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6/9 15:37:07  浏览量:671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为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且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由于其恶性程度高,无论是蛋白酶体抑制剂(PI)、免疫抑制剂(IMiD)还是抗CD38单抗,均不能改变MM复发的结局,目前MM仍无法治愈,尤其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有大量的临床治疗需求未被满足。

编者按: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为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且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由于其恶性程度高,无论是蛋白酶体抑制剂(PI)、免疫抑制剂(IMiD)还是抗CD38单抗,均不能改变MM复发的结局,目前MM仍无法治愈,尤其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有大量的临床治疗需求未被满足。2023年6月2日-6日,一年一度的美国临床肿瘤学术年会(ASCO)在美国芝加哥如火如荼地召开,众多国际前沿和备受关注的科研成果、临床数据也会选择在ASCO年会进行首次发布。大会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教授、齐军元教授团队通过壁报(大会摘要号:8038)展示了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F182112,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初步有效性及药代动力学及免疫原性特征。结果表明,F182112对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具有显著的抗肿瘤药活性,且安全性良好,这将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研究背景
 
F182112是一种靶向免疫效应细胞抗原CD3和肿瘤抗原BCMA的四价同源二聚体型双特异性抗体,它在体内能够显著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但对低表达BCMA的正常细胞的非特异性杀伤作用很低,且其理化和体内稳定性都较好。我们在本次ASCO会议上展示了F182112在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I期临床试验初步结果。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非随机、开放、多中心的首次人体探索性临床试验,0.01 ug/kg、0.1 ug/kg及0.3 ug/kg剂量组采用加速滴定方式,≥3μg/kg剂量组采用“i3+3”方法进行剂量爬坡。在既往接受过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治疗的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探索F182112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初步疗效和免疫原性。
 
研究结果
 
截止到2023年2月2日,研究共纳入16例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研究药物治疗,其中12例为难治性骨髓瘤,半数以上患者既往治疗超过4线,有8例受试者既往曾接受过抗CD38单克隆抗体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3.1月。结果表明,客观缓解率(ORR)为43.8%(见图1),其中在≥10μg/kg剂量组的9例受试者中,有4例获得PR,2例VGPR,1例达到sCR(见图2)。
 
图1.各研究队列的客观缓解率(ORR)
 
图2.不同剂量组的F182112治疗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肿瘤应答
 
总体而言,F182112安全性表现良好,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按照ASTCT标准所有的CRS均为1-2级,中位持续时间2天。曾有1例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出现在10μg/kg剂量组,为短暂的3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目前剂量爬坡还在进行,尚未发生需要调整研究药物剂量的不良事件。
 
表1.F182112治疗相关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20%)
 
研究结论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F182112对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具有显著的抗肿瘤药活性,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进行验证。F182112有望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免疫疗法方法,该方法可能会提高重度预处理患者的临床疗效。
 
研究者说
 
BCMA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超家族,其在浆细胞上自然表达,但在MM浆细胞上持续高表达,而在幼稚和记忆B细胞中几乎不存在,这一特性使BCMA成为MM良好的治疗靶点。近年来靶向BCMA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抗体-药物偶联剂(ADC)和双特异性抗体等均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显著疗效,其中,双特异性抗体是目前血液肿瘤领域具有前景的免疫治疗方法之一,其旨在结合恶性肿瘤细胞和细胞毒性免疫效应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上的靶标以产生免疫突触,导致T/NK细胞活化和恶性肿瘤细胞的破坏。
 
目前已有BCMA/CD3双特异抗体teclistamab获得欧盟和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还有多款BCMA/CD3双抗药物正在研发中,国内尚未有该类药物获批,前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F182112在既往多线治疗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抗肿瘤药活性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原文链接:Mingyuan Sun,Lugui Qiu,Yongqiang Wei,Jie Jin,Xin Li,Xue Liu,Shaohong Yin,Junyuan Qi.Results from a first-in-human phase I study of F182112,a B-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CD3 bispecific antibody,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ASCO 2023 Abstract 8038
 
▌参考文献
 
1.Moreau P,Garfall AL,van de Donk NWCJ,et al.Teclistamab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N Engl J Med.2022 Aug 11;387(6):495-505.
 
2.Ravi G,Costa LJ.Bispecific T-cell engagers for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Am J Hematol.2023 Mar;98 Suppl 2:S13-S21.
 
邱录贵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主任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际骨髓瘤学会(IMS)委员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专家委员会委员
《Blood Advances》杂志编委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血液肿瘤专业委会名誉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学机构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等6种核心期刊编委
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重点项目等基金项目30余项
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论文160余篇;主编专著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
获省部级成果一等奖2项
 
齐军元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血液病医院
GCP病房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法国、美国博士后研究经历
中医学会肿瘤分会转化医学委员会委员
从事血液病临床与基础研究30余年
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多部专著编写
中华血液学杂志通讯编委、临床肿瘤杂志和中国全科医学杂志审稿人
擅长: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疑难杂症的诊断鉴别、血液肿瘤的整体治疗的个体化实施、新药、新治疗(CAR-T)技术临床试验。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骨髓瘤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