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 2023丨林桐榆教授:解读ASH会议淋巴瘤治疗, EZH1/2抑制剂HH2853在r/r-PTCL中展现潜力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12/21 17:02:38  浏览量:770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12月9~12日,万众瞩目的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在美国圣地亚哥隆重召开,面对血液肿瘤领域一年一度的顶级盛宴,《肿瘤瞭望》前方报道团队深入一线,直击国际前沿进展,见证“中国好声音”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在侵袭性淋巴瘤方面,靶向和细胞免疫治疗的进展仍占据了主流,为了从整体上掌握本届ASH会议的淋巴瘤治疗进展,《肿瘤瞭望》在现场有幸采访到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林桐榆教授,高屋建瓴般地剖析了该话题。

编者按:12月9~12日,万众瞩目的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在美国圣地亚哥隆重召开,面对血液肿瘤领域一年一度的顶级盛宴,《肿瘤瞭望》前方报道团队深入一线,直击国际前沿进展,见证“中国好声音”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在侵袭性淋巴瘤方面,靶向和细胞免疫治疗的进展仍占据了主流,为了从整体上掌握本届ASH会议的淋巴瘤治疗进展,《肿瘤瞭望》在现场有幸采访到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林桐榆教授,高屋建瓴般地剖析了该话题。
 
林桐榆教授与肿瘤瞭望工作人员合影
 
研究简介:这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Ib期临床研究,纳入34例难治/复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r/r-PTCL)患者,其中AITL(14例,41.2%),PTCL-NOS(11例,32.4%),ALK-ALCL(4例,11.8%),NKT(2例,5.9%)和TFH(2例,5.9%)。在Ib期采用“3+3”剂量爬坡方式给药:HH2853 300mg,400mg,600mg BID。疗效方面,在可评估疗效的28例r/r-PTCL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为60.7%,完全缓解(CR)率为21.4%,部分缓解(PR)率为39.3%,疾病稳定(SD)率14.3%,疾病控制率(DCR)则为75%,3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为74.4%,6个月总生存(OS)率为91.9%,中位PFS和OS尚未达到。在安全性方面,有92.1%患者出现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其中20.6%TRAE≧3级,最常见的TRAE为血小板减少(41.2%),贫血(38.2%)和腹泻(32.4%);≧3级的TRAE为血小板减少(14.7%)和中性粒计数减少(11.8%)。
 
研究结论:选择性EZH1/2双重抑制剂HH2853在难治/复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r/r-PTCL)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是难治性患者的潜在治疗选择。
 
林桐榆教授在ASH现场留念
 
ASH大会的淋巴瘤领域进展概述
 
林桐榆教授:今年ASH会议上淋巴瘤的进展仍主要集中于靶向、免疫和CAR-T治疗。在B细胞淋巴瘤方面,靶点的探索仍是主题,今年的LBA-2研究应用伊布替尼(Ibrutinib)基础上联合Bcl-2抑制剂Venetoclax治疗难治/复发套细胞淋巴瘤(R/R-MCL)能进一步改善疗效。事实上,套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经历了一段较为漫长的历程,在1996年之前,套细胞淋巴瘤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惰性淋巴瘤(indolent Lymphoma),随着由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教授第一次提出MCL属于侵袭性淋巴瘤(aggressive Lymphoma),其治疗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在早期阶段,放射治疗对于MCL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的问世,其与CHOP/DHAP等方案组成的免疫化疗方案进一步改善了疗效。此外,对于年轻适合移植的MCL患者,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自体干细胞移植能带来治愈可能,但即便如此仍有一部分患者进入难治/复发阶段。
 
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方面,有一项令人比较印象深刻的研究(abstract 434),应用Venetoclax+伊布替尼+Obinutuzumab(GA101)+来那度胺+泼尼松(ViPOR方案)治疗难治/复发DLBCL患者,取得了较为不俗的疗效。另外,靶向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对于R/R-DLBCL治疗也是不错的选择。毫无疑问,CAR-T仍是高危或老年、不适合标准化疗DLBCL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在今年ASH会议上,有研究显示,CD19/CD22双靶点CAR-T在DLBCL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
 
在T细胞淋巴瘤治疗方面,研究发现PD-1单抗+CD38单抗在难治/复发NK/T细胞淋巴瘤中有不俗的疗效。在PTCL治疗方面,我们团队的一项研究(abstract 304)入选了口头报告,应用EZH1/2抑制剂HH2853治疗难治/复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R/R-PTCL),结果显示,ORR达到了60.7%,CR率为21.4%,也是国内首个该领域的临床研究,取得了积极的结果,目前正在日本等其他国家同步进行II期研究,希望能在未来带来更多的进展。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淋巴瘤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