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成功治疗第一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的种类与治疗适应症不断扩大,相关研究与进展可谓日新月益。在此岁末年初之际,【肿瘤瞭望】特别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王建祥教授盘点2020年CAR-T细胞进展。王教授首先总结了2020年有关CAR-T细胞大型研究数据的更新,这些结果均提示CAR-T细胞治疗有着良好的近期与远期疗效;随后介绍了中国CAR-T细胞的快速发展以及呈现出来的四大特点;最后介绍了针对T细胞肿瘤的CAR-T细胞的初步尝试,并展望了CAR-T细胞制备工艺的改进、新的靶点开发以及降低成本方面的努力将成为未来CAR-T细胞研发的主要方向。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王建祥教授:2020年有关CAR-T细胞的新研究不断出现,同时也有一些既往CAR-T细胞的大型研究数据更新。这里主要回顾一下既往一些大型CAR-T细胞临床研究数据的更新。2020年ASCO会议上,CAR-T细胞治疗淋巴瘤的ZUMA系列研究的数据更新进一步显示,CAR-T细胞治疗淋巴瘤疗效很好。ZUMA-5研究的更新数据显示,87例难治/复发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总体治疗反应率94%,完全缓解率79%,其中滤泡淋巴瘤的总体治疗反应率90%,边缘区淋巴瘤的完全缓解率71%,而且治疗反应的持久性也比较好。2020年ASH会议上,ZUMA-1研究报道了随访4年的更新数据,ZUMA-1研究纳入的是难治/复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位总生存达到25.8个月,4年生存率达到44%。CAR-T细胞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长期疗效数据相对比较缺乏,这个数据的公布显示CAR-T细胞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长期疗效也相当不错。ZUMA-12是CAR-T细胞一线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截至2020年7月共纳入31例患者,结果显示对于双打击和三打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AR-T细胞也显示出一定疗效,整体治疗反应率较高,达到92%,完全缓解率75%,这意味着对于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CAR-T细胞的疗效也相当不错。
王建祥教授:回顾2020年,中国CAR-T细胞研究仍保持高水平的高速发展。国内CAR-T细胞的研究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双靶点CAR-T细胞及相关研究不断涌现,以多发性骨髓瘤为例,2019年就已在国内国际会议上报道了BCMA联合CD38 CAR-T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很好。2020年又报道了BCMA和CD19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也非常好,该CAR-T细胞通过CD19靶点清除多发性骨髓瘤的肿瘤干细胞,通过BCMA靶点清除多发性骨髓瘤中相对成熟的肿瘤细胞,通过联合治疗取得更好的疗效,2020年ASH会议上以口头发言形式报道了该CAR-T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所取得的良好疗效。
其次,快速制备的FasT CAR-T细胞高速发展,改变了既往CAR-T细胞生产制备周期比较长的缺点,2019年国内就已有针对CD19的FasT CAR-T细胞,2020年国内又出现了针对CD19/CD22双靶点的快速制备的FasT CAR-T细胞。双靶点快速制备的FasT CAR-T细胞的创新性非常强,基础研究显示,其干性特点、T细胞衰老和增殖以及杀灭白血病细胞的特性都不逊于传统CAR-T细胞,甚至优于传统CAR-T细胞(图1),临床治疗反应也相当出色,反应率非常高。

图1 FasT CD19/CD22 CAR-T与传统CD19/CD22 CAR-T比较
第三,CAR-T细胞是人为改造的T细胞,使用单链抗体替代T细胞受体(TCR)结构,在获得新功能同时T细胞也丧失了TCR的天然识别功能,如何保留TCR功能区域从而使得T细胞功能可以持续激活值得进一步探索。近期国内开发了SmarT-细胞,这种CAR-T细胞保留了TCR的恒定区序列的同时,引入了单链抗体的抗原结合区,从而实现了TCR和单链抗体的融合,既保留了TCR的天然功能,同时也能识别肿瘤靶点。理论上预测,T细胞生物功能的保留会使得治疗疗效得到更长时间的维持。2020年ASH会议上报道了该类型CAR-T细胞的研究结果,近期治疗反应非常好,期待长期生存获益结果。
第四,国际上已有三家公司的CAR-T细胞产品上市,治疗适应症包括不同亚型的淋巴瘤和儿童/青少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国的CAR-T细胞如何从技术层面转为产品层面应用于临床值得关注。2020年国内有很多CAR-T细胞新药的注册研究在开展,针对不同的靶点如BCMA、CD19等,覆盖了多种适应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其中有些研究已进入二期,而且有二个产品已基本完成了二期研究,正在等待药监局批准上市,相信2021年这些产品的上市将会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王建祥教授:经过近年的迅速发展,CAR-T细胞产品越来越成熟,但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如新的制备工艺或新的靶点的探索。2020年国内出现了用于治疗CD7阳性血液肿瘤(主要是T细胞肿瘤)的CAR-T细胞,这种CAR-T细胞与针对B细胞肿瘤的CAR-T细胞一样,通过嵌合抗原受体识别肿瘤细胞,但不同在于CD7 CAR-T细胞需要将其自身的CD7敲除,从而避免伤及CAR-T细胞本身。2020年EHA会议和2020年ASH会议上国内学者报告了CD7 CAR-T细胞治疗T细胞肿瘤的良好结果(图2),这对于T细胞肿瘤的治疗非常有意义,因为T细胞肿瘤的治疗方法极为有限。与此同时,国际上也在研发针对T细胞肿瘤的CAR-T细胞,如CD5 CAR-T细胞治疗T细胞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也非常好。这说明 CD7和CD5靶点治疗T细胞肿瘤是非常好的靶点,弥补了T细胞肿瘤治疗的空白,扩展了CAR-T细胞的治疗领域。

图2 CD7 CAR-T治疗T-ALL或T-ALL/LBL的治疗反应和反应持续时间
王建祥教授:CAR-T细胞的研发方兴未艾,我个人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CAR-T细胞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首先,制备工艺需要进一步提高,如通用型CAR-T细胞的制备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内容;其次,制造周期需要进一步缩短,目前已经有快速制备的CAR-T细胞正在研究中,而且也显示出一定的治疗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在工艺上更好的改进从而更好的应用于临床;第三,CAR-T细胞制备来源一元化,既实现了通用型CAR-T细胞的苑景,也最大可能降低了生产制备成本。
总之,CAR-T细胞技术应用已有一段时间,解决了很多临床实际的治疗问题。随着新的治疗靶点的不断涌现,CAR-T细胞的安全性、疗效等方面会有更多可以探索的内容;随着对生产制备工艺和制备时间的探索使得CAR-T细胞更加安全有效、实用性更强;随着使用经验的不断累积,CAR-T细胞的应用也越来越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