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2025肿瘤健康管理大会丨“肿瘤生育力保护联盟”在京成立!马飞教授:助力患者圆“母亲梦”,促进我国人口均衡发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4/3 17:38:16  浏览量:58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的战略部署,由中国癌症基金会、琼海博鳌肿瘤创新研究院、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北京妇产学会联合主办,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2025肿瘤健康管理大会暨健康中国癌症防治首席专家论坛、分子肿瘤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论坛”于2025年3月28—30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上,我国首个“肿瘤生育力保护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正式成立,并发起了“早发乳腺癌防治与生育健康工程”。《肿瘤瞭望》特邀大会主席、联盟发起人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介绍该联盟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的战略部署,由中国癌症基金会、琼海博鳌肿瘤创新研究院、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北京妇产学会联合主办,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2025肿瘤健康管理大会暨健康中国癌症防治首席专家论坛、分子肿瘤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论坛”于2025年3月28—30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上,我国首个“肿瘤生育力保护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正式成立,并发起了“早发乳腺癌防治与生育健康工程”。《肿瘤瞭望》特邀大会主席、联盟发起人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介绍该联盟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01
《肿瘤瞭望》:本次大会上,“肿瘤生育力保护联盟”成立,作为联盟的牵头发起人,您发起成立该联盟的初心是什么?有何愿景或目标?

马飞教授:“肿瘤生育力保护联盟”至少涵盖两个学科,即肿瘤学和生殖医学等学科。那么为什么这两个学科能够走到一起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是肿瘤防控和治疗的需求。恶性肿瘤一直是威胁全球健康的重大疾病,以往的肿瘤诊疗效果并不理想,所以临床医生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肿瘤诊疗上,以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在此过程中,我们缺乏关注患者的一些其他需求,因为当时的诊疗条件下更多的是“求生存”。然而,近年来随着新型诊疗手段的不断丰富,很多肿瘤可实现治愈或转变为慢性病,同时带来了新的患者诉求,从以往“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思维变化。
 
第二方面是人口发展的需求。在改革开放初期,人口红利曾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近年来尽管持续放开二孩、三孩政策,我国整体的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持续的人口出生率下滑和老龄化加剧,可能导致人口结构改变、社会经济压力增大。
 
第三方面是患者个人的身心需求。我们希望肿瘤患者通过治疗后,不仅身体上能够治愈肿瘤,而且从心理上、社会功能上也能尽快回归社会、家庭,恢复其原有的社会角色。这就要求我们对肿瘤患者,尤其是年轻的肿瘤患者,一方面要提高治愈率,另一方面要保障他们能够拥有完整的家庭,享受生育这一最基本的权利。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合适的时机,目前医学水平和肿瘤防治水平已经发展到更高阶段,生殖医学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在技术层面上二者可实现融合。因此,我们觉得是时候推进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这一交叉学科问题。
 
02
《肿瘤瞭望》:乳腺癌是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此次主要基于什么原因,选择乳腺癌作为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工作的突破口?

马飞教授:在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的大背景下,我们选择乳腺癌作为突破口,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而中国的乳腺癌发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中国乳腺癌年轻患者的比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以及欧美国家。目前,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数量位居全球首位,且中国乳腺癌的整体发病人数中,中位发病年龄较西方国家提前10至15岁。因此,中国存在大量处于生育年龄的乳腺癌患者群体。
 
另一方面,尽管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总体预后相对较差,但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年轻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治愈率都有了显著提升。通过积极的多学科诊疗,大量年轻乳腺癌患者已经实现了治愈。因此,我们需要关注这些患者治愈后的生活质量和家庭生活,这也是我们选择乳腺癌作为工作重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03
《肿瘤瞭望》:联盟成立同时,也发起了“早发乳腺癌防治与生育健康工程”。关注早发乳腺癌防治和生育健康有怎样的个人和社会价值?

马飞教授:在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的背景下,我们选择以乳腺癌为试点,尤其是关注早发乳腺癌的诊疗和生育健康问题,在此背景下发起了“早发乳腺癌防治与生育健康工程”,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量。
 
首先,从患者个体的角度来看,如前所述我国乳腺癌中位发病年龄更靠前,大量年轻患者在发生侵袭性疾病时并未完成生育规划。保障她们享有做母亲的基本人权,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家庭和谐与幸福。
 
其次,从医学技术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在不影响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诊疗策略,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生育力的损害。这要求我们在生育保护手段、策略以及科技创新方面不断推进。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和生殖医学的发展,一系列新技术为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力保护提供了可能。例如,卵巢组织冷冻与移植技术的突破,为年轻患者保留了生育希望;同时,优化化疗方案以减少卵巢损伤、生殖毒性等策略也在不断探索中。这些技术的进步,为生育力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再者,从社会层面来看,生育问题不仅是女性的基本权利,也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以及人口发展的基础。适龄健康的生育对于癌症预防也具有一定的价值。研究表明,不育、晚育、少生育或不哺乳等因素会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因此,我们发起“早发乳腺癌防治与生育健康工程”,旨在引起社会大众的共同关注。我们希望不仅在患者罹患乳腺癌后提供帮助,更能在早期通过倡导适龄生育、哺乳等健康生活方式,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共同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04
《肿瘤瞭望》:在乳腺癌诊疗方面,未来联盟将有哪些计划和措施即将落地?对于其他癌种,联盟将有哪些措施来提升生育力保护?

马飞教授:在策划肿瘤生育力保护联盟时,我们深入思考了能够开展的工作,并决定从以下几个层次着手。
 
从医学专业层面来看,我们致力于推动肿瘤医学与生殖医学的深度融合,建立高效的双向转诊机制,并打造绿色通道,以便患者能够便捷地获得肿瘤治疗与生育力保存的双重获益。同时,我们将加强科学研究,根据患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协作,推动科技创新与技术突破。这包括采用先进的生育力保护措施,制定个性化的生育力保护与诊疗方案,以及探索未来针对肿瘤易感基因导致的遗传性肿瘤的优生优育问题。
 
在政策层面,我们希望通过社会与专家的共同呼吁,在国家战略和政策的指引下,共同推进肿瘤患者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而在患者与社会大众层面,我们着重推进肿瘤生育理念的普及。一方面,我们要让患者知晓,在治愈肿瘤的同时,她们依然可以享有生育的基本权利,实现生存获益与生育保护的双赢。另一方面,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这项事业,将生殖健康纳入肿瘤健康素养提升的重要内容,提高全民对肿瘤防控、生育健康以及两者关系的关注与理解,从而推动肿瘤与生殖这两个战略问题的全社会推进与解决。
 
未来,我们计划以乳腺癌为试点先行一步。针对中国乳腺癌这一突出重大疾病,若我们能在该领域探索出先进模式、方案与路径,我们希望迅速将其推广至其他肿瘤领域,包括实体肿瘤中的儿童青少年肿瘤以及血液肿瘤等,这些领域都迫切需要为患者提供生育保护。我们还期望肿瘤生育力保护的理念能为其他疾病领域提供借鉴,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或血液性疾病(如MDS)等,这些疾病同样存在类似问题,患者也有类似的健康诉求。希望这些工作能够在肿瘤防控和全民健康工作中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
 
马飞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治疗中心主任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委会秘书长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委会副主委
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规范委员会秘书长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入库专家
中国药师协会肿瘤专科药师分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分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秘书长
全国女性卵巢保护与抗衰促进工程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分会总干事长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副理事长
北京市肿瘤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肿瘤化疗质控专委会主委
Cancer Innovation主编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称号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